光伏产业链有望持续向好

很多的PPP基本特点就是30年、50年甚至更长,这种长期资金的匹配,它实际上对应的就是所谓固定收益金融产品,或者类固定金融产品,它必须有交易市场,必须有现代化的运行机制。

目前在这个产业转型的阶段,融资租赁在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,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,推动产业创新升级,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值得关注。政府部门实际上一直是在持续的加杠杆,而且中国政府部门的杠杆跟发达国家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。

光伏产业链有望持续向好

券商行业是发展直接融资非常重要的载体,但是由于现阶段券商业务的深度不足,基本上还是一个以通道型、轻资产业务为主的一个同质化竞争,重资产的新型业务存在着市场空间不足和政策收紧的两难,所以我们判断近期证券行业依旧是以做加法为主,争取在各业务条件上的扩张维持综合性发展的主旋律,这种同质化的竞争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。这一政策重点的转变是与内部和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相关的。对于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,跨越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周期,利用经济分化的全球经济现状,在不同的市场去匹配资产和负债,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发展阶段。面对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下,中国的决策者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、深化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路的过程。但是一些产能过剩的高库存、高杠杆的行业总体上处于一个去杠杆的进程里面,可以预期的是企业部门的去杠杆未来几年还是会持续的,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也很难短期内剧烈的加杠杆。

宏观经济从短期看,在房地产的调整带动下重新进入到一个探底的趋势,房地产的周期也逐步进入到一个回落的态势。经历短期波动之后,进入2016年以来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一季度总体保持稳定,二季度以来,在英国退欧不确定的扰动下,人民币短期内一度承压。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决策路径短、产品服务创新快的独特优势,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创新两权抵押贷款新产品,先行先试,抢占市场先机。

截至2015年末,村镇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破万亿,达到10015亿元,其中各项贷款5880亿元,分别较年初增长25.6%和20.9%。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,目前行业发展已初具规模,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,村镇银行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坚守底线、锐意创新,在补齐农村经济短板、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功效。支农支小精准扶贫需要对目标市场和客户具有准确、全面的了解。经过近十年发展,村镇银行已成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、履行金融扶贫使命的生力军。

二是调整完善信贷技术。二是强化二、三道防线建设

光伏产业链有望持续向好

截至2015年末,村镇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破万亿,达到10015亿元,其中各项贷款5880亿元,分别较年初增长25.6%和20.9%。经过近十年发展,村镇银行已成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、履行金融扶贫使命的生力军。中银富登在管理总部设置了独立的催收团队,确保所有逾期及不良贷款都处于密切的监控之下,并对村镇银行的催收及清收处置工作进行专业指导,每日督导重点村镇银行清收工作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,大数据应用场景日益丰富,村镇银行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,打造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。

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决策路径短、产品服务创新快的独特优势,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创新两权抵押贷款新产品,先行先试,抢占市场先机。从2015年起,中银富登开始探索大数据平台基础建设,并初步用于指导村镇银行进行精准营销。政策建议 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将村镇银行列入财政专户准入名单。三是村镇银行公司治理要求差异化。

另一方面要主动顺应形势,把握金融服务本质,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,融合金融与非金融服务,着力解决流程、产品等方面的痛点,用金融创新来深度解决小微客户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。运用创新思维,科技引领村镇银行精准扶贫 一是产品服务创新。

光伏产业链有望持续向好

中银富登村镇银行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,持续开展道德风险警示教育活动,让遵纪合规意识入脑入心。二是显著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投放。

大力建设村镇银行合规审计队伍,形成三道防线共同防范道德风险的高压态势。发展村镇银行是我国县域金融体系增量改革的典型实践。若主发起行为财政资金专户准许的开立机构,其发起的村镇银行也可纳入到准许开立财政资金专户的机构清单中。关键是抓好业务定位、信贷审查和贷后管理三个环节。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,我们体会到要经营好村镇银行,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功能,关键是要守住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两条底线。村镇银行拥有独立法人地位,具备管理半径小、决策路径短、服务效率高等特点,能够有效满足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多样化、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。

村镇银行金融扶贫的优势 从国际经验看,在美国、德国等发达国家,以社区银行(村镇银行)为代表的小型金融机构是小微和涉农信贷的主要提供者,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。负债总额8701亿元,其中各项存款7480亿元,分别较年初增长27.1%和28.8%。

三是狠抓贷后管理与不良清收。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充分借鉴富登金融的小额信贷技术,实施了专门的小微信贷流程。

二是开展村镇银行+互联网创新。建立柜面交易数据监测分析机制,逐步实现交易数据的案防线索预警。

支农支小精准扶贫需要对目标市场和客户具有准确、全面的了解。村镇银行资本金规模小,抗风险能力弱,只有控制好信用风险,才能保证持续经营。截至2015年末,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1.44%,其中农户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44.1%。持续加强审计检查和问题整改,由集团总部对各村镇银行不间断地开展年度审计、开业后审计、专项审计、离任审计等,同时定期督导各行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并纳入绩效考核,有效提升村镇银行内控能力和水平。

银监会文件已经明确,允许符合条件的主发起行成立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,提升批量化组建、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水平。进入专题: 村镇银行 。

截至2015年末,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377家,其中开业1311家,筹建66家。建议对主发起行具有相应资质、自身规模处于一定水平的村镇银行,在存款偏离度、流动性管理、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等方面,适当调整监管指标要求。

二是对村镇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差异化管理。对于边疆、贫困、牧业等特定地区的村镇银行,延长支农再贷款期限,以解决支农再贷款与支农贷款发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。

二是强化二、三道防线建设。吸收资金主要用于投放当地,存贷比达到78.6%,居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。以美国为例,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型银行的总资产仅占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8%,但所发放的小微贷款占全美银行业小微贷款的33%。一是提高了县域及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覆盖率。

当前,村镇银行快速发展,机构下沉力度不断加大,但在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,经营环境、人员素质等方面均面临严峻挑战,防范道德风险已成为决定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。又可以鼓励主发起行以此为平台,筹措更多资本,进一步在中西部地区批量化发起、设立更多村镇银行。

资产小于5亿美元的银行则发放了整个银行板块近50%的农业贷款。第一,坚守信用风险底线。

建议对村镇银行这类针对小微、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,放开合意贷款规模限制,调动投放贷款的积极性。累计向241万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.2万亿元,占比83%。